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星空】第30期 | 胡海铭:“3+1”管理模式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

黄山日报
2024-08-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心概念传媒 Author DCXC4849



“3+1”管理模式下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祁门一中  胡海铭

















星空星语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在当前的学校建设上是有一定程度缺失的,学校设施不足,师资队伍不强,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软硬件方面的问题。胡海铭老师用“3+1”管理模式,直击我国教育分层的底部和教育神经的末梢,直击是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力图打通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乡村学校学生流失,学校缺乏办学活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学校小而弱的情况普遍存在,且留守儿童多,监管教育不到位。如何摆脱当前乡村学校发展的窘境,创办优质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存在的问题,黄山市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进行了“3+1”管理模式下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践探索。目前,试点学校已成为本地区具有示范性和标杆作用的乡村寄宿制学校。


















一、“3+1”管理模式概念和目标
1.“3+1”管理模式内涵。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巩固至少需要21天,这种现象为“21 天效应”。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学校地处偏远、学生上学放学路途远、交通不便以及留守儿童多等实际情况,“3+1”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采用这种相对符合山区乡村学校校情、符合行为心理学“21 天效应”规律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在这种模式下,每月三周时间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一周时间放假回家与家长沟通、生活。在校期间,学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学习各类课程,参加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拓展课程活动。同时,由教师以代理家长身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2.“3+1”管理模式的探索目标。在对黄山市部分山区学校现状的调研基础上,实行“3+1”管理模式,挖掘优质乡村学校特色内涵,促使山区乡村学校向“优质乡村学校”的目标发展;通过数年的努力,建成数所有示范性和标杆作用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可推广典型经验。


















二、“3+1”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1.精心谋划,平稳有序推进。为确保“3+1”管理模式的实施,试点校精心细化实施方案,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家长见面会、学生交流会,全方位阐述“3+1”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案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资发展以及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内容,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在山区学校实行“31”管理模式是一种教育创新。而前期相关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是顺利推行“31”管理模式的保证。

2. 立足师德,凸显教师的担当引领作用。一所好学校必须拥有一批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3+1”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8小时”工作制,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师者,还是监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代理家长”。通过师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正确引导教师敬业、乐业;大力表彰有爱心、有恒心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打造一支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教师队伍。

3. 把握中心,紧扣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乡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立足教研,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定期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充分发挥“月学月清”、月假检测制度;实践“学讲”教学模式,开展“名师结对、驻点学习”活动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如在“名师结对、驻点学习”活动中,邀请本地名师到推行“31”管理模式的试点校进行业务指导,试点校教师也可以前往优质校向名师驻点请教,这有效促进了乡村学校师资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4. 丰富活动,创新开设校本自选课程。在“31”管理模式下,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向上的精神。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较长,仅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对此,学校组织师生创造性地研发和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自选课程,开展相关活动,如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棋艺活动,开设传统文化、国学讲坛等综合实践课程等;邀请心理专家进学校讲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剪纸艺术”“徽州民歌”“歙砚书法”等地方特色课程,以及“钉纽扣”“叠被子”“系鞋带”“洗衣服”“内务整理”“我的拿手菜”等技能特色课程等,让学生既能学到课堂知识,又可以拓展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彰显乡村学校的内涵特色。

5. 创设条件,营造安心和谐的环境。3+1”管理模式的实施中,师生的生活条件需要有保障。校内硬件建设需升级,还要办好师生食堂,为师生创设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如保证24 小时有热水、建设太阳能淋浴洗漱室、为寝室添置空调和洗衣机等。舒适的生活环境,能让乡村学生“吃得好”“住得好”,在学校有“家”的感觉,这也是乡村学生“学得好”“留得下”的重要保障。

6. 精细管理,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是乡村学校寄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3+1”管理模式下,试点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宿舍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安全包保制度。每逢月假、开学等时间点,学校提前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做好与学校的安全对接,切实保障学生交通、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加强值班和巡视,实行“班子成员+值班教师+宿管人员”每天值班巡视制度,确保学生饮食和就寝等方面的安全。

7.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家校合作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何让学生在家能继续保持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构建家校合作体系是有效举措,可以通过发放“明白卡”,告知家长和学生有关安全、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督促家长有效监督子女在家的学习、生活。同时,教师和班主任利用微信、QQ 等,了解和监督学生在家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定时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三、“3+1”模式实践探索成效
1. 社会效益凸显。通过实施“3+1”管理模式,试点学校的硬件建设力度大幅度加强,教职工真抓实干,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升。如,祁门县凫峰中学、歙县绍濂中心学校的多个年级的教学成绩均居所在县前列,2019 -2020 年度祁门县凫峰中学荣获全县教学评估一等奖;歙县绍濂中心学校100 多名学生返乡返校就读,两所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目前,歙县、祁门县已有近10 所乡村学校先后实施“3+1”办学模式,为乡村学校发展探索出了可推行的成功模式。歙县绍濂中心学校、祁门县凫峰中学已成为黄山市乡村寄宿制学校中具有示范性和标杆作用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多家媒体先前去采访报道两校探索出的成功教育经验。

2. 办学成效凸显。3+1”管理模式下,乡村寄宿制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在校期间,学生学习有疑难,会有教师辅导,午休时有专人看护,就餐时段有教师陪餐,参加课外活动有专人指导,晚上就寝有专人管理。这些精细化管理,充分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安心学习、舒适休息、健康饮食、玩得开心。目前,试点校已经形成了事事、时时有管理,各项管理工作井井有条。


















通过“3+1”管理模式,乡村留守儿童接受到了优质教育,乡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试点学校创新开展薄弱学科“名师结对、驻点学习”活动,在驻点学习方式、学法指导、精准评价、优化策略等方面大胆创新,提升了乡村学校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试点校各年级总体教学成绩均处于全县前列。目前,试点校师生讲奉献、敢拼搏、争上游的良好教风、学风、校风已形成。

此外,试点校充分发挥“3+1”模式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书法、舞蹈、棋类、阅读、科普教育、户外体育运动、戏曲、“非遗”传承、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丰富的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特色教育成效彰显,让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生长点,促进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在省、市、县级各类比赛中,试点学校师生积极参赛并获多个奖项。

虽然有成绩,但在实施“3+1”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试点校也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完善的建议,以促进“3+1”管理模式更好地落地。

为了更好地完善“3+1”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试点校在教育经费使用、学生管理、交通安全、防溺水等方面的工作,应建立县级主导的乡村教育办学体制,制定出一系列推进乡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配套措施,为乡村学校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并将乡村全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地方民生工程,乃至列入地方级政府项目建设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


















3+1”管理模式下,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全时段要有教师管理和指导,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压力重。上级部门应在师资、编制、课后服务管理等方面给予乡村寄宿制学校适当的支持。还可以牵线搭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关注乡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开展培训。

乡村学校是我国教育分层的底部和教育神经的末梢,是教育现代化的“短板”,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3+1”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山区乡村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是办好让学生“安心学、学得好、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留得下”,教师“静心教、乐心教、教得好、留得住”的乡村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


















作者简介


胡海铭,中共党员,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化学教师。祁门县凫峰中学原书记、校长,现任祁门县县级督学,祁门一中科学馆馆长,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科带头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辅导教师奖”获得者。指导学生在省、市、全国获奖50余项。他带领山区中学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绩。他是乡村寄宿制学校“3+1”管理模式的设计者和践行者,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三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竞赛评比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摄影配图:卢敏霞,徽州一中历史学科高级教师,摄影爱好者


1








栏目定位编发师生、家长和全社会普遍感兴趣的教育类话题。教育杂谈、教育教学、成长规划等等与教育相关的美好元素。我们欢迎文字、书画、音视频等各类稿件,希望看到立足教育又能跳出教育来点评,既有文学色彩又有浪漫情怀的文字……
我们尊重每个为梦想奋力拼搏的人!

全国范围约稿,欢迎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家长踊跃投稿,稿件一旦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文创编辑:孙洁征稿邮箱:hssxsjwkp@163.com

END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程红妹 二审:徐海生  终审:侯中良

推荐阅读

【教育星空】第29期 | 汪勇:把爱和希望撒在雪域高原

【教育星空】第28期 | 谢世兵:读《教育从心出发》

【教育星空】第27期 | 姚科:家有高中女生

【教育星空】第26期 |屯溪六中: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星空】第25期 | 聂峰:放手——最简单而又最艰难的事

【教育星空】第24期 | 张宏艺:教师节,我永恒的芳华

【教育星空】第23期 | 许莉:生涯规划,势在必行

【教育星空】第22期 | 刘建:校有古塔,见证变迁【教育星空】第21期 | 程达群: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教育星空】第20期 | 庄一心:坚守,是一种荷开的美丽【教育星空】第19期 | 朱晓燕:寻找天使的翅膀
【教育星空】第18期 | 潘婉静:教育是一场爱的邂逅
【教育星空】第17期 | 张剑平:我是不折不扣的“陶丝”【教育星空】第16期 | 储朝晖:我在徽州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使命
【教育星空】第15期 | 俞言:学校运行机制与高考“战绩”【教育星空】第14期 | 程晓林:学会交往【教育星空】第13期 | 汪志平:“农夫”就是教育【教育星空】第12期 | 方磊:属于我的揭榜日记忆
【教育星空】第11期 | 吴文桦:合理填报志愿 绽放人生精彩【教育星空】第10期 | 朱来平:我的中考【教育星空】第9期 | 孙洁:考场内外【教育星空】第8期 | 汪秋民:桑榆未晚,欣然援疆
【教育星空】第7期 | 吴淑艳:劳动,校园最美风景线
【教育星空】第6期 | 江红波: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会是哪个方向?【教育星空】第5期 | 董建华:老师应常怀宽容之心
【教育星空】第4期 | 吴义福:我在高原【教育星空】第3期 | 焦斌:薄采其芹,做诗意的学问【教育星空】第2期 | 江红波:我为何而教【教育星空】试刊号 | 李代贵:我们心中似乎总有“两个学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